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

时间:2021-07-02 17:15:03

《红楼梦》这一本书是曹雪芹著作的,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它也是一本很有研究价值的书籍,那么关于红楼梦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_读红楼梦有感800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

更多关于“红楼梦读后感”内容请点击关注(↓↓↓)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高中

《红楼梦》读后感5篇最新范文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7篇

《红楼梦》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5篇

读红楼梦有感1

清高秀丽的林黛玉,豁达明艳的薛宝钗,痴心多情的贾宝玉,望子成龙的贾政,慈祥和蔼的贾母,人情练达的凤姐,他们组成了一场瑰丽奇异的红楼梦……

毋庸置疑,林黛玉是众人中最有才情者。她长得真正是倾国倾城、犹若天仙,比薛宝钗还要美上几分,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这也许是对她最好的形容。但为何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林黛玉呢?因为林黛玉很清高,不懂人情练达,并且她的身子骨很娇弱,时不时就大病一场,谁希望自己的孩子老生病?而且林黛玉老对别人猜疑,贾宝玉去看薛宝钗,她就会起疑心、独自生闷气,谁希望自己的子女老猜疑别人,跟别人不能友好相处而变得没有朋友了呢?

薛宝钗,人情练达、七窍玲珑,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她是最恰当的了。她的才情、容貌也是与林黛玉并齐的,可最后依旧落了个不被丈夫爱的下场,纵使她豁达、宽容、善良、美丽、有才,可她的结局依旧是这样。其实,她比林黛玉还悲惨,林黛玉虽然身死,可贾宝玉深深地爱着林黛玉,为了林黛玉还去出家当了和尚,而薛宝钗爱着贾宝玉,但贾宝玉却抛弃了她,她又何尝不苦?

这些人物中我最痛恨的是凤姐,表面上看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其实,她心思歹毒,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娶别的女人,通过种.种手段不留痕迹地杀了尤二姐;又用掉包计首先让傻里吧唧的傻大姐中计,再让她“碰巧”告诉林黛玉,使林黛玉含恨大病。当贾宝玉稀里糊涂迎娶薛宝钗的时候,林黛玉已经洒泪逝去,而贾宝玉却以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太荒.唐了,这样的闹剧都是凤姐一手促成的。虽然凤姐最终没落得好下场,但我还是痛恨她,为何要让两个才情品貌俱佳的女子伤心一生,薛宝钗生不如死,林黛玉抱恨仙逝,而使得最终贾宝玉也万念俱灰做了和尚。我怎能不恨她?

看完了《红楼梦》,我就犹如做了一场梦般,把它给悟透了。将来我绝不做黛玉,也绝不做宝钗,但我要学林黛玉的才情和薛宝钗的豁达,做一个现代的幸福“小林黛”!

读红楼梦有感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评价;而我再次读完《红楼梦》用曹雪芹的话来说就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巅峰之作也许是曹雪芹的自叙吧。

文章以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为背景,勾勒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萌动。《红楼梦》的结构宏大、情节栩栩如生、细节精致,人物栩栩如生,声口毕现。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袭人、薛宝钗、贾母等人物活灵活现,给我留下深刻的象。

一个国家,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谁又能预料?谁又能掌控?《红楼梦》便是如此,现实生活便是如此。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繁荣昌盛,贾家却由鼎盛走向衰亡的结果,我并没有猜到,只是对结局莫名想哭。宝玉出家,黛玉、贾母的棺木被带回南方安葬,宝钗只能暗自落泪,袭人最终默默认命,王凤病故……为什么昔日繁荣昌盛的家族会忽然什么也没有?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归彼大荒。

珍惜眼前生活,我们要开始抓紧每一刻学习,为自己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做一个有尊严,修养的人。封建社会的压迫阻碍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禁锢了思想,自由是生命之花,宝玉、黛玉的悲剧告诉我们平等和自由的宝贵和封建伦理道下人们的悲哀。不管地位如何,尊严比权贵更高贵。

“梦”尽是哀伤,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无论怎样,尊严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读红楼梦有感3

再次翻开《红楼梦》,慢慢地看着,心也渐渐幻化了进去。金陵十三衩的红颜薄命,应顺了贾府的一路兴衰。就拿钗黛来说,从林黛玉的“恨无缘”,薛宝钗的“误终身”,到贾宝玉悬崖撒手断尘缘,满纸无奈亦真亦假,曹雪芹写得出神如化。

一本《红楼梦》,我已读了很多遍,但始终似懂非懂。贾府,一个曾经那么辉煌的家族,竟衰败得如此凄凉。

黛玉六岁丧母入京之时,贾府正盛,纨绔子弟沾花惹草乐逍遥,大家闺秀习文识字妆娇娘,那“护官符”中描写那时盛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可知贾府之昌盛。可叹之后大观园中人渐少,尤二姐吞金而亡,尤三姐为情自尽,晴雯等均被逐出,贾氏也衰败了。黛玉死后,贾府被抄,败落得一塌糊涂。尽管日后宝玉贾兰中举,贾府复兴,但曾经的红楼昌盛已不复存在。

每次想到贾府的衰落,我都会感慨,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大家族败落呢?是当时的封建社会吗?我无法读懂!

合上书的一刹那,在感慨《红楼梦》中人时,我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生活是时代赋予的,中国共产党让我们的民族由弱变强,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很庆幸成长在新时代,而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会谨记习近平爷爷的教导,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

读红楼梦有感4

在被时间冲淡的岁月里,或许我们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不过,在我的脑海中,《红楼梦》这本书让我记忆犹为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红楼梦里可爱的女孩不少,而我却偏偏喜欢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问我喜欢她什么,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她风一般的性格。

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为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可她太过娇气、孤傲,那可谓云一般的女子。宝钗最为智慧,她的李代桃疆之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可她太过世俗,那可谓雨一般的女子。凤辣子最为有趣,她的精算细谋,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可她又太过狠毒无情,那可谓电一般的女子。晴雯则不一样,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靓丽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爱之处几乎凝聚于她一身,那是风一般的女子!

最初认识晴雯是在那怡红院下,我还记得她脸上挂着顽童似的笑脸,将扇子撕得“滋滋”作响,惹得宝玉高兴得拍手叫好,裘人则气的不可开交,正所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仅仅因几把香扇,便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会笑会闹的女孩。大观园里,愿意如此笑给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计后果,如此放纵,给她添了几分英气,也埋下了祸根,正如风一样,悄然而来,又毫无顾忌地消逝而去,所谓来无影,亦去无踪。

再次看到晴雯,是在昏黄的灯下。生病了,却还坚持给宝玉补衣裳。昏暗的屋子里所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咳嗽,至今依然那么真切地在我耳边回响。甚是凄凉啊!那份属于她的大胆豪爽,可与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纯真。

最后一次遇见晴雯,不再是那雕粱画栋的怡红院,而是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那才是她的家。生病的晴雯虽然远离了富贵的环境,但她依旧神彩照人,这是多么难得!纵观历史,多少须眉英雄被困时总免不了泪如雨下,可晴雯没有,她傲然而立,依旧如风。

直至生命的尽头,她也只是化为一缕清风,轻轻地归去了……

好一种风一般的做派,好一位风一般的女子!

读红楼梦有感5

一曲红楼奏起,轻快热闹,在声声锣鼓的铺垫下,那些痴情公子、多情小姐粉墨登场……

茫茫红尘中,那一座城,那一阙府,那一处园,那温柔富贵乡格外显眼。

在这繁华深处,曲径幽处,有两颗不受荣华玷污、逃出世俗的心——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因为缘分,因为注定,这两颗毫无瑕疵的心相互碰撞,也许是爱的太深,中途偶尔会划几道深深的伤口,因为不懂,所以伤悲。

但此时的那曲红楼是最悠扬的、最动人的,只是别忘记享受,别忘记微笑,因为……

那林妹妹,那“娴静似娇花照水”的林妹妹,也许她只是一朵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可又“心较比干多一窍”,大概这些自卑、多心是她注定是悲剧的命运所赐。既然是悲剧,那她的人生是少不了泪水的。她的眼泪早已是不值钱的,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而把她全身浸湿的是那苦涩的泪。她会与宝玉共穿九连环、共读《西厢记》,在人家眼中,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家大小姐,可有谁知道她心中的苦楚:幼年丧母,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种.种委屈、困难一股脑的全抛向这个貌似仙女、年龄尚小的颦儿。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在潺潺的小溪边葬花,是不是觉得自己就像那花瓣?在空中飘荡,无依无靠,只好让它们有个定所——埋在土下,或是“随花飞到天尽头”,只是“何处有香丘”?她也只能独把着花锄,靠近溪边,偷偷地洒泪,只愿这缓缓的流水将自己的眼泪带走,带走自己的思念与苦楚,一去不复返……

太多的泪,献给了宝玉,流进了心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一天,整个荣国府都被那刺眼的红绸装饰的热闹喜庆,每个人脸上都开着透心的微笑,当然,包括宝玉,他已经疯癫,可怜的他,对颦儿一往情深的他不知道真相,不知道自己将要与宝姐姐成亲。只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最不起眼的地方,那个都已被人遗忘的地方——潇湘馆,还有那个潇湘妃子冷似冰雪,没有了任何温度,只是还剩那滚烫的泪划下脸颊,凝成了永久的泪痕,它在撕心裂肺的吼叫:“他成亲了,可新娘不是我,宝玉,我以为你就算负天下人定不负我,宝玉,我的宝哥哥,你好……”那句未说完的话,永远飘荡在空中,成了说不完的话。“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锣鼓声中,这世界如释重负,因为它抛弃了一个多情的,有流不完的眼泪的苦命姑娘。

那曲红楼,跌宕起伏,高潮过后,是死一般的沉寂……

曾经繁荣的、羡煞旁人的那座城、那阙府、那处园已成为废墟,只是为了一个人,这曲红楼守候着一座空城、伤城。

梦随云散,真是荒.唐愈可悲。

红楼曲终,梦断,人散,只剩这苦涩的眼泪独自吟诵着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6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它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大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来到了荣国府,认识了住在大观园里的一群女孩,她们不但容貌美,而且心灵也美。贾宝玉是这起人中的唯一一个男孩。他不同于古代的其他男性,都自以为高出女性一等,而是把把自己和对方看作平等的人。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表妹林黛玉丶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这样的问题,悲剧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而整个贾府,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满了污浊丑恶的贵族家庭,只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并且和整个社会的污浊连成一片。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是外形美,而且内心是更美的。

读红楼梦有感7

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读红楼梦有感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红楼梦》,刚拿到书的时候我还有点发愁,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能读完呀?等我静下心来慢慢看时,我渐渐的被书中的人物所吸引,随着他们一起悲一起喜。

现在我就来说说我读过后的感受吧,翻开《红楼梦》,一个人物熙熙攘攘的大观园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端庄大方的薛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心直口快的湘云,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是那么深入人心,令人回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看到关于林黛玉的情节,我总会情不自禁的落泪,这个心肝多一窍,病如西子剩三分的女孩令我产生了无限无限的怜爱,无论是离别恨还是草木枯荣,都会让他酣然泪下,这个敏感细腻的女孩,或许她是那株美丽的降珠仙草,来到这个世间只为还累泪吧。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那荡气回肠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相信每个读它的人都会像我一样沉淀于其中,不忍释手。

读红楼梦有感9

梦中,那一袭白衣的女子哭得梨花带雨,默默地挖着坑,埋葬着花篮里掉落的花瓣。那个女子,有着倾城的容貌,她叫,林黛玉。

林黛玉,那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女子,那个前路坎坷爱哭爱笑的女子,那个红颜薄命的可悲女子……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可以说是布满了荆棘,原以为只要越过荆棘便会看见希望,可谁知,在她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丝光芒之后,却得到了贾宝玉要迎娶薛宝钗的消息。最终,香消玉殒。

或许,她很漂亮,但美丽的容貌在古代便是致命的缺陷;或许,她很聪明,但她终究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面对那限额的人心,她又能怎么样呢?

林黛玉的的结局是悲惨的,正如那阳春三月的桃花。绽放一时,明艳一时,芳香一时,最终却仍是逃不了命中注定的凋零。她们的一生,如此这般的短暂,离去后,又会有几个人能想起她们,能因她们而感到悲伤?花开花落,乃是自然规律,人人都是习以为常的,大概,也只有像林黛玉那样的善良女子,才能从中读出那不甘和哀戚吧,那般深刻的无力感啊……

人似乎都是如此。当你站在巅峰的时候,会有无数人仰头注视着你,然,当你跌入失意的谷底,灿烂之后的凋零,又有谁,会去在意?初到大观园,贾母对她百般疼爱,可当她病危之时,贾母却是对她置之不理。最后,林黛玉也只能含着满口鲜血,孤独地死去。

在林黛玉给大家的印象中,最多的,恐怕就是哭泣吧。其实,她也是常笑的。她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一样会任性,会使小性子,会因为一件小事乐得眉眼弯弯。这些画面,使她平平静静的生活多了些许的生气。然而,这些欢快却短暂的小插曲,就如烟火般,稍纵即逝……

仔细想想,林黛玉和桃花,也是有不同的。桃花绽放过,灿烂过,芳香过,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作为一朵花,她不后悔。但林黛玉不同。林黛玉需要一份爱,却偏偏得不到爱。昔日的那些欢声笑语,到最后,徒留下更加凄凉的回忆。犹记得林黛玉撑着最后一口气,将那题了诗的帕子丢尽火炉,然后,与之一同化为灰烬的,还有她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那一口鲜血,红得凄美,红得刺目。带着眸中彻骨的寒意,她拼尽全力,似是不甘,似是怨恨地说道:“宝玉,你好……”话未说完,她便合上了那双清润的眼眸。最后,她到底想说什么呢?是指责贾宝玉的欺骗,还是怨恨贾宝玉的狠心,亦或是,希望贾宝玉自己,好好保重?那句没有说完的话,或许谁也不会猜到其中的内容了吧……只徒留一片遐想的空间,以及,她不尽的痛楚……

命运于她,实在不公。或许,她本可以读读书,写写字,作作诗,画画画,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然后,过完一生,了无牵挂。但,如若是这样,何来《红楼梦》呢?其实,她的这一生,或许已经够了。她笑过,哭过,爱过,也恨过。她的生命透着凄楚,却也夹杂着一些快乐。她有牵挂的人,有致死不忘的人,也有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人……所以,与其每天重复着平静却无聊的安逸生活,这样的一生,也不错。

前世,她是一株绛珠草,坠入红尘,只为为他流尽一生泪水;今生,她做到了,却悄然离开了……她报了前世的滴水之恩,他欠了今生的不尽情债。红楼梦,注定悲剧一场……

读红楼梦有感10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杯具为重要资料,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活泼描述,而深入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活泼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范围雄伟,构造严谨,人物活泼,语言精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色,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段,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杯具。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色,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芳香。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亮,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慧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常",令人徒加评论。不仅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力美,梦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错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景,构成性情“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经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常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述,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录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活泼的刻画。

《红楼梦》在思想资料和艺术技巧方面的精彩造诣,不仅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并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器重和研讨,有法国评论家称颂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风趣,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全部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本事。”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相关文章: